close

【世界日報訊】
Wat Pho(菩提寺)是「Wat 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rarm Rajwaramahaviharn」的簡稱,位於沙南猜路(Sanam Chai Road)大皇宮旁,本地華人稱為「臥佛寺」。臥佛寺建於大城時期,但無確切的證明資料,原名Wat Photharam或Wat Pho,在吞武里時代被升格為皇家佛寺。到了一世皇時代,於西元1788年下令整修佛寺,增建大雄寶殿、曲廊(迴廊)及佛殿,修葺原有的建築,於西元1801年竣工,賜命「Wat 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rawas」,是一世皇的專屬佛寺。
臥佛寺位於大皇宮旁。
一世皇時代整修臥佛寺,將其做為僧侶研修佛學(三藏經九部法)之地,直到三世皇再次重新整修佛寺,並將各個學科領域雕刻在石碑上,被喻為泰國第一所大學。今天跟著小編的文章來認識臥佛寺的九奇觀(The Nine Wonders of Wat Pho)。
從第一大奇觀開始介紹,臥佛寺的金臥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該佛像是泰國第三大臥佛,長46公尺,高15公尺,在三世皇下令大舉整修時鑄造,整尊佛像用磚砌成後塗灰泥粉飾,表面則是用上釉貼金完成,在大臥佛像完成後,再建臥佛殿。
臥佛寺的臥佛像是泰國第三大臥佛。
臥佛像的特點在於兩隻腳掌均刻有108個吉祥圖,有法螺、大象、天鵝、山、雲等,中間是法輪圖,代表佛祖的無限福德及智慧。
臥佛寺的第二大奇觀是古式按摩石碑,記載民俗醫療法、人身的經絡經脈、穴位按壓相關資料,臥佛寺是泰式傳統按摩發源地,非常受外國遊客的歡迎。
臥佛寺的古式按摩石碑。
臥佛寺有「萬佛寺」之稱,寺內大大小小佛塔林立,共有99座佛塔,其中4座較大的佛塔,是臥佛寺的第三大奇觀,分別是綠、白、黃、藍色,是一世皇至四世皇之專屬佛塔。綠色佛塔名為Phra Maha Chedi Sri Sanpetdayarn ,內有大城時代16公尺高的立佛,為一世皇專屬佛塔;白色佛塔名為Phra Maha Chedi Dilok Thamakon Kanithan,由二世皇之子,即三世皇建立獻奉予自己父親,為二世皇專屬佛塔;黃白佛塔名為Phra Maha Chedi Munibatborikhan,三世皇為紀念釋迦牟尼佛而建立,故為三世皇專屬佛塔;藍色佛塔仿照大城時代的Chedi Sri Suriyothai佛塔建造,為四世皇專屬佛塔。
臥佛寺有大大小小佛塔林立,其中4座較大之佛塔是一世皇至四世皇之專屬佛塔。
第四大奇觀是臥佛寺內有宋干節源起的石碑,記載宋干節由來及傳說,三世皇下令將宋干女神的相關傳說刻在石碑上,但現在該石碑已經不在了,這些傳說只能透過影片繼續傳承下去。
臥佛寺古石碑是第五大奇觀,於2011年獲列為「世界記憶遺產」,共1,440塊石碑,三世皇下令將佛史、文學、格言、文化習俗、民俗醫療法、歷史等刻在石碑,教育人民。
臥佛寺古石碑被列為世界記憶遺產。
第六大奇觀是臥佛寺夜叉的傳說,夜叉與中國的門神相同,有驅邪避凶,衛家宅作用,在玉佛寺、黎明寺皆能看到巨大的夜叉鎮守出入口。許多人誤以為進出口處的石雕像是夜叉,其實不然,其是中國風格石雕像,也是門神,而臥佛寺真正的夜叉只有兩尊,鎮守藏經閣,其不像玉佛寺的夜叉那樣高大。據說,湄南河Tha Thien碼頭的由來是黎明寺及臥佛寺的夜叉曾經發生爭吵,便在該地打起來,使嚴重的被破壞,被完全被夷為平地,得名Tha Thien,泰語Thien是平地的意思。
臥佛寺內有許多中國風格石雕像。
第七大奇觀是大城時期建造的講經樓(Sala Kan Parian),其原本是Wat Photharam(臥佛寺前身)的大雄寶殿,後來新建大雄寶殿後,被降為講經樓,內安奉大城時期佛像Phra Phutthasassada。
第八大奇觀是大雄寶殿主佛像Phra Buddha Deva Patimakorn,有「神仙鑄造的佛像」之意,一世皇從其他佛寺恭請至臥佛寺供奉,其是難得一見的珍貴佛像,精美得好像是神仙造的一樣,但沒發現佛像相關的記載。
臥佛寺大雄寶殿主佛像Phra Buddha Deva Patimakorn。
接來就剩下第九大奇觀,就是臥佛寺赫赫有名的泰式傳統按摩,一皇世下令收集古代按摩醫術鑄成隱士塑像,隱士塑像擺出各式伸展動作以緩解疲勞,發展成為泰式傳統按摩法。
臥佛寺是泰式傳統按摩發源地。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