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日報訊】
帕那空區(Phranakorn)是曼谷50個區之一,匯集老社區歷史文化及拉達那哥欣藝術(Rattanakosin,即曼谷王朝藝術),許多政府重要機構及知名旅遊景點聚集於此,今天跟著小編的文章來走訪帕那空區邦昆澎(Bang Khun Phrom)-邦蘭鋪(Bang Lam Phu)一帶吧!
首先先介紹歷史悠久的僧王寺(Wat Bowonniwet Rajavaravihara,巴翁尼衛叻察哇拉逸寒佛寺),其是重要的皇家佛寺之一,位於邦蘭浦帕素棉路(Phra Sumen)、大皇宮北邊,原叫Wat Mai,三世皇時代重新修建,該佛寺與泰國皇室有著深厚的淵源,多位皇室成員曾在此修行,一世皇、四世皇、六世皇、九世皇及十世皇均在僧王寺出家修行。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歷史悠久的僧王寺位於邦蘭浦帕素棉路,大皇宮的北邊。

 
九世皇曾於1956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短期出家修行15天,住在僧王寺內的板雅宮殿(Phratamnak Pan Yha),為3層歐式建築,四世皇在出家修行期間就住在板雅宮殿,之後變成皇室成員在僧王寺修行居住的地方。九世皇在還俗的那一天,在宮殿旁種了一棵柚木,如今已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僧王寺板雅宮殿是皇室成員修行居住之處。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九世皇在還俗的那一天,在板雅宮殿旁種的柚木。

 
僧王寺大雄寶殿有兩尊主佛,大尊主佛是Phra Suwannakhet,從佛丕府的佛寺恭請至僧王寺,小尊佛像是Phra Phuttha Chinnasi,來自彭世洛府瑪哈塔大佛寺。佛寺建築藝術融入西方的藝術風格,大殿前方有歐式裝飾潔簡的白色樑柱,該寺與大城時期的佛寺格局規劃一樣,就是大殿、佛殿、佛塔呈一線分佈。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僧王寺大雄寶殿有兩尊主佛,後面比較大的主佛是Phra Suwannakhet,前面比較小的佛像是Phra Phuttha Chinnasi。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僧王寺大殿前方有歐式裝飾潔簡的白色樑柱。
 
再來前往乍卡澎清真寺巷(Trok Masjid Chakrabongse)參觀乍卡澎清真寺(Masjid Chakrabongse),其是邦蘭鋪一帶穆斯林徒重要的宗教場所,是一世皇時期被迫從北大年府遷移至此的居民建立。二次世界大戰時黃金工匠戰俘被送至此工作,使乍卡澎清真寺社區以黃金加工聞名、代代相傳。由於黃金加工技術繁鎖加上消耗時間,現在已經失傳了。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乍卡澎清真寺對邦蘭鋪一帶穆斯林徒來說是很重要的宗教場所。
 
從乍卡澎清真寺巷往下走是肯尼瓦-楷解巷(Trok Khian Niwas-Trok Kai Jae),該社區以製作泰國孔劇服裝聞名。孔劇服裝做工精緻細膩,目前會製作的人不多,已接近瀕臨失傳,而這個社區努力將此傳統工藝保留並傳承下來,以免費教學開放讓有興趣的人學習製作孔劇服飾來推廣這項傳統工藝。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肯尼瓦-楷解巷以製作泰國孔劇服裝聞名。
 
步行至桑維寺社區(Wat Sangves)三聖5巷(Samsen Soi 5),就會看到三帕雅寺(Wat Sam Phraya),在一世皇時期建造的古寺,由孟族大臣將胞弟的住家及土地捐建成佛寺,其胞弟名叫昆澎,因瘧疾過世,故佛寺名稱叫邦昆澎寺(Wat Bang  Khun Phrom)。
到了三世皇時期,邦昆澎寺十分殘舊,昆澎的三個侄子(最小妹妹的三個孩子)重新修建後,將該佛寺獻給三世皇,取名三帕雅寺。
三帕雅寺的建築風格為三世皇鍾愛的中國藝術風格,佛寺屋頂裝飾不是金翅鳥造型的飛簷,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瓷器碎片所拼貼而成的圖案,大雄寶殿的壁畫都是吉祥動物圖案,如:蝴蝶(代表長壽)、鳥(代表歡樂)、蝙蝠(代表高高在上),還有果盤、花等吉祥圖案。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三帕雅寺壁畫是蝴蝶、鳥、蝙蝠等吉祥圖案。
 
大雄寶殿的主佛,叫做Phra Phutta Kesorn,伏魔式貼金箔佛像,佛面作鵝蛋形,螺狀佛髮呈圓尖形,有佛光,主佛兩側有擋海佛像,信徒喜歡到這拜求愛情及人緣。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三帕雅寺大殿主佛Phra Phutta Kesorn。
 
接著介紹另外一間小小民寺─仰沃拉奴寺(Wat Iam Woranuch),位於邦昆澎路口 (Bang Khun Phrom Intersection),沒有發現任何建寺的相關記載,只知道該佛寺原叫新通空寺(Wat Mai Thong Kung),因位於邦昆澎運河旁(現運河被填平變成帕雅路(Payap Road)),佛寺大部份建築都是後來加建的,只有Phra Chao Khao Niphan佛亭是原有建築,用磚砌成後塗上灰泥,內有棺材,棺材前有一雙佛足印,棺材周邊設有佛像。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仰沃拉奴寺的Phra Chao Khao Niphan佛亭。
 
下一條巷子有一間叫「新阿瑪達洛寺」(Wat Mai Armataros)的民寺,位於潘隆(Khwaeng Phan Thom),原叫瓦拉瑪達藍寺(Wat Waramadaram),在吞武里王朝末期建造,未發現建造佛寺的記載,後改叫阿瑪洛寺(Wat Armaros)。到了四世皇時期將其取名阿瑪達洛寺,之後重新整修佛寺與新的一樣,得名新阿瑪達洛寺。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新阿瑪達洛寺是知名佛牌Phra Somdej Bang Khun Phrom發源地。
 
該佛寺在阿贊多在瓦音寺(Wat Intrarawihan)修行時進行修葺,當時阿贊多覺得該佛寺雖是廢棄佛寺,但有很多大樹,於是重新整修佛寺。阿瑪達洛寺以護身物品聞名,尤其Phra Somdej Bang Khun Phrom佛牌,是由阿贊多及邦昆澎一帶有錢人一起製作,有助人緣、招財、避凶險功效。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新阿瑪達洛寺的佛殿供安奉阿贊多佛像。
 
從新阿瑪達洛寺沿著三盛路走到達昭抱魯爺廟(Chao Pho Nu Shrine), 位於那拉叻沙唐橋(Norarattana Sathan Bridge)旁,是那那市場(Talat Nana)、榴槤市場(Talat  Durion)及若市場(Talat Yot)此三市場居民拜拜的廟宇。以前有一尊佛像漂水來到該地,於是居民建廟安奉佛像,而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該佛像比較小,像小孩一般(泰語中的Nu用來稱呼小孩子),有一次榴槤市場失火,有人看到有一個穿著粉色衣服的小男孩手搖著旗子,像是在滅火一樣,加上那時候有一尊漂水來的佛像,居民們紛紛覺得小男孩就是昭抱魯,是這一帶居民的守護神。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昭抱魯爺廟。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昭抱魯爺廟昭抱魯佛像。
 
昭抱魯佛像寬8.5吋、高11吋,伏魔式佛像,拉達那哥欣王朝初期藝術,佛臉似小孩的笑臉,在求買賣地土、學業方面非常靈驗,信徒通常用玩具來還願。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在昭抱魯爺廟許願的信徒,在實現願望後,通常都用玩具來還願。
 
小編今天這篇文章介紹的最後一間佛寺是位於邦藍鋪北端的滴托沙帖寺(Wat Tri Thotsathep Worawihan),有3位神共同修建佛寺之意,其是由3位皇室成員共同建造,以前的人相信君主是神的化身,四世皇便是其中之一。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滴托沙帖寺是由3位皇室成員共同修建。
 
該佛寺大雄寶殿有迴廊環繞,佛塔是後來新建的,大雄寶殿也曾修繕過,壁畫由知名藝術家完成,主要描繪佛歷,主佛像叫做Phra Buddha Nawaraj Bopit,是九世皇下令鑄造。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滴托沙帖寺主佛像Phra Buddha Nawaraj Bopit。

走訪曼谷帕那空老社區

滴托沙帖寺大殿壁畫主要是佛歷。
 
若有機會到帕那空區的話,記得到小編介紹的佛寺走走,以祈求平安及體驗泰國佛寺藝術之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泰國曼谷房地產 的頭像
    泰國曼谷房地產

    【泰國曼谷房地產】~泰國曼谷房地產-專業投資理財

    泰國曼谷房地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